436【海鱼和海带】

  满清抢空半个朝鲜,把胡定贵搞得焦头烂额。

  第十一师驻守盖州和金州,还有十多万治下百姓,粮食全靠在朝鲜高价购买。

  朝鲜没粮了,就等于第十一师没粮了。

  收到辽东文武官员的奏章,本就缺粮的赵瀚,只能勒紧裤腰带,东挪西凑派船送去。

  好在春天的时候,辽东三城十多万百姓,已经全部种下了小麦。再熬一个月,就能收获粮食,不过须得提防满清劫掠!

  不仅是盖州,金州、复州也得守。

  因为辽东半岛的山区,还住着一些女真部族,凤凰城(在本溪和丹东之间)也有满洲八旗。满清的军队,可以穿山越岭,趁着小麦收获季节劫掠乡村。

  不是有可能会来,而是肯定会来。

  因为缺粮,都跑去打蒙古了,怎么可能不抢眼皮子底下的粮食?

  八旗军还剩十万左右,胡定贵那一万人,肯定防不住的,甚至可能被重兵围城。

  赵瀚立即下令调兵,李正的第三师、萧宗显的第四师,卢象升的五千骁骑,全部坐船前往辽东半岛。

  胡定贵驻扎盖州,李正驻扎金州,萧宗显驻扎复州。卢象升也驻扎复州,居中策应,随时救援南北方向的友军。

  费如鹤移驻天津,张铁牛移驻登州,关键时刻,立即坐船去辽东打仗!

  ……

  舟山海域。

  大同上海海军副帅洪旭,曾经位列“十八芝”,而今却成了捕鱼专业户。

  为了在舟山渔场捕鱼,上海海军甚至因此扩军,在舟山招募疍户渔民做水手,这些人最清楚舟山渔场的情况。

  座舰甲板之上,洪旭叼着烟斗,吞云吐雾的抽着南赣烟丝。

  他麾下的大小战舰,正在用拖网捕鱼。

  明末的海洋捕捞技术已经成熟,大网主要有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建网、插网六类。

  撒克逊时代,英国人捕捞鲱鱼,用的便是流刺网,这种技术在浙江、福建、广东非常普遍。

  一网能捞400吨鱼的拖网技术,同样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拖网相对比较小。

  这是因为海禁和倭寇,驾巨舟出海不但风险大,而且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拥有大船的商贾,都特么跑去搞走私了,谁愿意拼了性命捕鱼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区最大的渔船,载货量也仅三到四吨而已。

  由于粮食紧缺,早在去年初,赵瀚就颁布了鼓励海洋捕捞的政策。

  第一,取消渔盐税。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捞商社,直接与盐场对接,绕过食盐销售商,从盐场低价购盐(短期政策,粮食充足之后取消)。

  明清都是有渔盐课的,因为古代渔汛,大量捕捞咸水鱼和淡水鱼。短期之内卖不完,碍于储藏技术,必须用盐来腌制。

  但不法之徒爱钻空子,名为贩卖咸鱼,实则贩卖私盐。

  一条五斤的鱼,能挂半斤盐上去!

  于是朝廷就要收渔盐课,限量供应用于腌鱼的食盐。这又让权贵、官吏和豪绅钻空子,趁机控制渔民和渔业,导致明清捕鱼业一直难以发展。

  这些鼓励捕捞的政策,都是吴应箕上疏建言的。

  吴应箕此人,因为多次建言立功,如今已升任江苏右布政使。

  政策一出,商贾和渔民果然响应,甚至一些海商都参与进来。渔船吨位越来越大,渔网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危机。

  民间渔船再大,也大不过海军战舰!

  赵瀚麾下几大水师,现在有一半战舰,都在沿海渔场捕捞。

  “回航咯!”

  二十多艘海军战舰,两两一组,拖着大网前往海盐县。海盐县自然产海盐,拖过去就地腌制,正好跟舟山渔场完美搭配。

  拖网捕鱼,一般直接拖到岸边,至于捕捞到多少,得上岸之后才能知道,就跟盲盒开箱一样充满惊喜。

  大量附近的百姓,被雇来搬运、分拣、腌制鱼获。

  老人、青壮、妇女都喜气洋洋,这种工作计件收费。渔汛期不愁没有工作,只愁每天干不完,恨不得家里的孩子早点长大,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帮忙了。

  小学期间,不得无故辍学、旷课!

  “起货!”

  一张张大网被拉起,一条条小船驶过去,从网里捡起鱼获,再运到岸边交给苦力搬抬。

  海军战舰拖拽的都是特制大网,若是运气好,一网就能捕捞几十上百吨。

  如今属于夏汛期,舟山渔场的鱼获,以大黄鱼、墨鱼、鳓鱼和鲳鱼为主。

  这次收获不错,二十多艘战舰,总共捞到三百多吨。

  受雇做工的百姓,正忙着分拣腌制,洪旭却躺在吊床上睡大觉。

  无聊啊!

  不过洪旭对这种日子还算比较满意,每天喝喝小酒、抽抽烟丝。渔汛过了,带着士卒出海操练。若是接到紧急军情,就立即率领海军出发。

  他虽然是郑芝龙的部将,但出身可比郑芝龙好得多。

  洪旭出身世袭武官家庭,父亲洪公抡官至守备。

  海南岛的黎族造反,洪公抡亲身赶赴黎寨招抚,造反的黎族都已经同意招安了。但两广参将万纪,觉得招安无法立功,于是发兵偷袭黎寨,结果反被黎族起义军杀溃。

  黎族复叛,难以收拾,招安成功的洪公抡,被这骚操作给活活气死,而且死后还给万纪背黑锅。

  洪旭因此从武二代,一下子变得生活无着,只能出海做水手为生。然后跟郑芝龙结拜,成为“十八芝”成员,现在又做了上海海军副司令。

  跟郑芝龙一样,洪旭在海上奔波辛劳,不愿让儿子也来吃这碗饭。

  他的儿子洪磊,如今已做到知县。

  当天傍晚,便有商船前来进货,装着大量新腌制的海鱼,翌日清晨出发前往上海,然后分运到长江沿岸售卖。

  这种快速售卖的新腌海鱼,在南京叫做“鲜腌鱼”,比真正的鲜鱼便宜,却又远比风干的咸鱼更贵。

  ……

  “鲜腌海鱼”来到南京,已是用内河商船装运。

  “海鱼来咯!”

  “皇帝都吃的鲜腌海鱼,物美价廉,鲜香可口!”

  在码头上喊一嗓子,便有许多商贩来买。

  不零售,只批发!

  从舟山到南京,这些鱼获已经转船三次,零售鱼贩子还要赚一次钱。

  但卖到百姓手中,依旧价格很低,而且自带食盐。不讲究或者拮据的家庭,舍不得把盐洗干净,就那样直接进行烹饪,还可以把放盐的钱也省下。

  在粮价大涨的时期,用新腌海鱼做菜,就着杂粮或糙米粥吃下,算是底层百姓难得的美味。

  如果更穷,那就买干咸鱼。

  更咸,更便宜!

  宫中。

  已经六岁半的铳儿,看着桌上的菜肴,顿时苦着脸说:“又是红烧大黄鱼,我都已经快吃吐了。”

  赵瀚说道:“这两个月有渔汛,大黄鱼容易捕捞,价钱也便宜。”

  “可爹爹是皇帝啊,我们家里有银子,能买更好吃的。”铳儿撅着嘴。

  赵瀚放下筷子,让长子也将筷子放下:“父皇确实有钱,可以吃别的山珍海味。但如果父皇经常吃鲜腌海鱼,官民必定纷纷效仿,这些腌过的海鱼才有更多人吃。听懂了吗?”

  “听懂了。”铳儿敷衍着拿起筷子。

  赵瀚笑问:“听懂什么了?”

  铳儿回答:“做皇帝要多吃海鱼。”

  “哈哈哈哈!”

  桌上众人被逗得大笑。

  赵瀚也不禁莞尔,说道:“今天父皇教你一个成语,叫做上行下效。什么叫上行下效?皇帝在上,官民在下。皇帝想让官民吃海鱼,就该自己先吃海鱼。皇帝要让官民做什么,自己也该以身作则。懂了吗?”

  铳儿点头:“懂了。”

  “真的懂了?”赵瀚再问。

  铳儿说道:“真懂了。让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先做什么。”

  如今赵瀚已有三子两女,费如兰陆续诞下两子一女,盘七妹直接生了一对龙凤胎,费如梅和柳如是也已经怀孕。

  长子铳儿,大名赵匡桓。长女赵福荣。

  龙凤胎即将年满三岁,分别叫赵匡栐、赵含锦。

  三子赵匡标。

  不搞什么化学元素表,只要不全名一模一样,在赵瀚这里就不存在避讳。

  教育完儿子,赵瀚扫到其中一盘菜,顿时惊讶道:“咦,哪来的海带?”

  盘七妹回答说:“海军从山东回来,顺便带回一些海带,专程托人送到南京进贡。给了钱的,算是采买。”

  盘七妹喜欢做东西吃,经常跑去御厨房亲自动手。

  反正还没搬进皇宫,随便她怎么搞,柳如是怀孕前也还在翰林院工作。

  赵瀚吃了一口海带,是那熟悉味道,他决定让农学馆尝试人工种植。

  唐宋时期,古人就吃昆布,这是一种海藻类食物,与海带同为海带科,但归为不同的属类。

  大概可以理解为,昆布是海带的堂兄弟。

  如今的海带,生长在朝鲜和日本。但是,山东近海的礁石上也有,《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了产地,还介绍了海带与昆布的区别。

  铳儿吃腻了大黄鱼,见到有新的菜品,连连夹起海带吃得津津有味。

  若是铳儿做了皇帝,海带必定风靡。

  上行下效嘛。

提交错误】【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天道图书馆少年陆鸣一言通天元卿凌宇文皓最新章节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斗战狂潮永恒圣王苏子墨最新章节邪冰傲天护花大国士这个魔门混不下去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