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 可还行?
萧文明好奇地一指:“郑老板,这些书难不成就是你说的卖不出去的书吗?怎么积压了这么多?想必也赔了不少银子进去吧?”
这些书积年累月地堆在这里,郑老板平时倒也没有留意,被萧文明这么一提醒,这才抽出了其中的一本,翻了几页说道:“哦,那倒不是的。这些书都是些稗官野史、评书故事之类的,印刷的成本不很高,压在这里也赔不了几个钱。等再攒一些,就打成纸浆,去糊窗户了。”
没想到郑老板这里还印这些书。
萧文明听了眼前一亮,取过书在手里翻了几页,只见书里写的多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的庸俗故事,文笔也没有什么出彩的。
于是萧文明又问道:“郑老板,这些书好卖吗?”
郑老板不知萧文明的用意,想了想回答道:“还行,不过这些书都是拿来卖给市井百姓读着自娱的。恐怕要比萧大人的诗谱卖得好一些。印出去怎么着也能卖个五六百册的。只不过有些书写的好的,被说书先生买去了,就在茶馆酒楼里说。那样卖的也就少了些。这几本就是卖剩下的,放在这里不知多少年了……”
话听到这里,萧文明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既然这样,那我也有几本小说,不知道郑老板能不能替我看一下。”
郑老板听了这话又是一愣:“怎么?难道萧大人还会写这些玩意儿吗?”
在大齐朝,虽然像野史小说之类的读物,读书人多少也会看一些,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毕竟不是什么正经书,是根本不愿意动笔去写的。
当然了,愿不愿意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写出一本承销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是自然。”萧文明胸有成竹地点点头,“其实我肚子里还有不少故事呢,写出来,说不定比这一部《萧氏诗谱》兴许还要更精彩一些。就是不知道印这些小说,成本能不能稍微低一点?”
又会写诗,又会写小说,这也太全能了吧?
对于萧文明的话,郑老板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的:“野史小说不同于经史子集,用不着刊印得那么精美,耗费的银两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一本书一钱银子也就行了,一百两银子的话……我看能印个一千册……”
一千册?
还太少了!
“郑老板,我问你,如果用最差的墨、最差的纸,就连雕版都是别的书用剩下的,再请你安排印书坊里手艺最差的学徒工来雕刻,那成本最低能降到多少?你给我个实数!”
“要是这样印么……”郑老板皱着眉盘算了半晌,“那一百两银子,大约能印个两千册。可印出去这样的书,那就太简陋了。萧大人,温先生是知道的,我这印书坊,那也是祖传的买卖,牌子可不能在我手里就这么砸了啊!”
“你放心,砸不了你的招牌,我的书甚至就可以不打你们家的牌子,这不就行了吗?”
“那可不行,那可不行……”郑老板还在一个劲地摇着头。
萧文明急着赚钱、花钱,哪还有功夫跟这个姓郑的饶舌?
他听这厮一点都不肯松口,忍不住眉毛一耸,说道:“郑老板,不是我想跟你撕破脸皮,我是丑话说在前头,我印这些书可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为了筹集军费,也算是军务。你这样推三阻四的,那就是在贻误军机,误了事,你能负担得起吗?”
要说武官在大齐朝地位低,那只是相对于正经的朝廷文官而言——像郑老板这么个小小的书商,哪敢不把萧文明放在眼里?
他一听萧文明这么威胁,只怕眼前这个军汉安插上了个“莫须有”的罪名,郑老板只得叹了口气:“既然这样,那小可就只能勉为其难了……”
眼看气氛闹得有点僵,作为介绍人的温伯明赶忙出来打个圆场:“萧大人,你也不要再逼郑老板了,他也是替萧大人着想、替临海屯着想。要是你的大作被刊印得一塌糊涂,岂不是叫别人笑话?反而损了威名。”
温伯明这话倒也出于至诚。
因此萧文明并没有当场反驳,却说道:“温先生放心,我心里有数。还有,印书这件事情,我还想请温先生帮一个忙,请先生千万不要推辞!”
又同温伯明和郑老板商量了几句,萧文明便又赶回了临海屯。
回到家里,他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便把自己关进了屋子,令人取来笔墨纸砚,便埋头开始抄抄写写了起来。
这一夜,萧文明熬了整整一个通宵。
在窗外曙光乍现之时,他已攒起了厚厚的一叠稿子,总共得有一万五千余字——这便是他,想要拿来换取第一桶金的依靠和根本!
然而萧文明对自己毕竟没有完全的信心,略略将写下来的东西翻过一遍之后,便又让老夏去请温伯明过来议事。
温伯明性格散淡,原本在鼎香楼上多说了几句话,也是出于一时的义愤,后来又想到帮萧文明刊印《萧氏诗谱》,又只是觉得萧家的那些好诗不应蒙尘而已,除此之外,温伯明倒并不想同萧文明再发生什么瓜葛。
然而萧文明的态度十分诚恳,他派出去请温伯明的老夏又是个是会办事的,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将这位半松先生再次请到了临海屯。
因事情要紧,萧文明只同温伯明略略寒暄了几句,便将他昨夜写着的一叠稿子递给了温伯明。
还是那一手烂字,可写出来的东西却依旧是不同凡响。
只见温伯明将萧文明的手稿一页一页地读了下去,竟是爱不释手,低着头从第一页读到了最后一页。
一直读到沏好了的茶都没了热气,温伯明这才抬起头来:“萧大人,这本书真是你写的吗?这是一部好书啊!虽只是一部稗官野史,却是大气磅礴、引人入胜,不知书名叫什么?”
“书名嘛……书名就叫《三国演义》!”
好家伙!萧文明居然连夜写了一部《三国演义》出来!
但他虽然写了书,却没有完全把这本书写完。
原来,根据萧文明的推算,按照大齐朝刊印书册的能力,一册书的篇幅约在一万五千字上下——就这个篇幅,要将《三国演义》的故事从头到尾写清楚是不可能的。
因此,萧文明就只能把刘备三顾茅庐、直到定军山三分天下,这段情节略略写了而已。
饶是这样,他也不得不略过了许多次要人物和支线情节,有些故事交代得没头没尾,有些人物也显得不那么立体了。
然而现实历史中的罗贯中可真是位大才子,他笔下的《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旷世佳作,即便是萧文明缩写成这样,在温伯明眼里依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好啊!好一部《三国演义》!学生平日里也多少会读一些小说野史,可像《三国演义》这样的一部好书,学生真是闻所未闻!真让学生耳目一新!且此书讲究的是仁义忠孝,能够教人向善,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说着,温伯明忽然想起了萧文明印书的目的,便又说道:“萧大人不是想要印书赚钱吗?要我看这书就行。可以印他个两千册的,说不定能发一笔小财呢!”
有了温伯明的肯定,萧文明的信心大增:“温先生这样说,那我心里就有了底了。不过我怕我的书被人翻印,因此想请温先生帮我一个忙。先生千万不要推辞!”
一本《萧氏诗谱》,一本《三国演义》已经把温伯明彻底折服了:“帮忙?我能帮什么忙?”
大齐朝可没什么“著作权法”,更不会有深入人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温伯明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萧文明杜绝翻印传抄的弊端。
然而萧文明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并且还摆明了自己的立场:“这个忙,温先生是非帮不可!不过也不是白帮——润笔,不管这部书写得好不好、卖的行不行,我是一个银子都不会少了先生!”
“是这样啊……”
久闻临海屯的萧文明那就是个呆瓜,可温伯明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被别人称为傻小子的萧文明,说起话来竟然能有让人产生一种奇异的信任感和踏实感。
三言两语之间,他似乎已然被萧文明说服了,又踟蹰了半刻,终于下定决心:“行!那就看在萧大人这本好书的份上,我就帮大人一个忙。大人需要我做什么,就请直说吧!”
这话说的虽然简单,但为了履行这个承诺,温伯明也花了足足一个白天的时间,这才大功告成。
这部《三国演义》有了温伯明的帮忙,终于可以赴印了!
萧文明不禁松了一口气,然而现在也还没有到彻底松劲的时候——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离完全成功还差得远!
因此萧文明不敢有半点耽搁,立即又拉着温伯明,带着稿子,去县城寻印书坊的郑老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