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2 对策——封锁长江!
萧文明昂着头回答:“皇上是知道微臣的,从来就不喜欢冒功,也容不得手下的人冒功。微臣举荐的这些人,都是有实实在在的功劳的。就比如说这位小戴将军,他本是大元帅戴鸾翔的虎子,每一次作战都率先冲锋陷阵,功劳甚至不下于微臣。又比如这位龙兰土司,川南十三家肯为朝廷效力,全都由她居中斡旋。功劳远不仅只有战功而已,也是要厚加封赏的。”
萧文明是实际带兵打仗的将领,这些人的功劳他记得清清楚楚,一口气报出了十几个人的履历,所说出的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没有一点水分。
大齐朝廷立国两百余年,各种弊端丛生,虚报功劳已经算是其中比较小的一个了。
无论是上当受骗也好,还是顺水推舟也罢,朝廷之前赏赐的功劳之中,比萧文明现在报出来的水得多的有的是,就凭借萧文明推荐的人的这些功劳,朝廷实在没有吝惜功名的理由。
这时的皇帝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赏赐吧——就要寒???????????????了这些人的心,让他们更加忠于萧文明,而不忠于朝廷和皇帝。如今康亲王之乱远远没有到平息的时候,皇帝还要指望着他们的力量来收回半壁江山呢!这时怎么能做那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可要是分赏了吧——却分明有一种被萧文明胁迫的感觉,这口气实在是难咽……
但是再难咽也得咽下去啊……
要是咽不下去,那呼吸也就中断了,皇帝自己也就甭活了。
左右权衡之下,皇帝终于松了口:“他们果然有扭转社稷之功,朕定会一一封赏。只是眼下朝廷人手不足,一时也没有人来办这些差事,还要缓一缓。如何给他们加官进爵,就这一两个月之内,朕必然有妥善的安排。”
其实萧文明所遇见的这些人当中,真正需要朝廷认可的没有几个。
萧家军的兄弟,从来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川南十三家土司也有各自的基本盘,而作为萧文明副手的戴松,更是已经对这个朝廷伤透了心。
因此朝廷和皇帝到底赏不赏,他们不放在心上,萧文明也没放在心上,就是皇帝这个屈服的态度让他感到高兴。
“那微臣就替他们谢主隆恩了!”萧文明说道。
说着,萧文明一摆手,便叫那些由他领进来的人又退出了大堂。
皇帝见状,略微松了口气,终于将话题,引到了今日真正的主题上:“爱卿,现下康逆猖獗,不知爱卿可有破敌良策?”
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伤得太尽。
他既然这样问了,萧文明也十分有诚意地回答:“康逆现在气势正盛,还请皇上稍安勿躁,暂时不要触其锋芒。所幸他是逆天而行的反贼,不得人心,朝廷可以封锁长江,阻止康逆南下,然后再寻找其破绽,必能克敌制胜。”
应该来说,萧文明的这个策略十分的中肯,只是皇帝遭遇了那么大的挫折,实在是太想尽快找回场子了,也太想反攻中原了。
在他听来,萧文明的策略,显得进取精神不足,让皇帝心中其实是不满意的。
然而现在他也没法和萧文明翻脸,只能十分有耐心地说道:“爱卿是知兵之人,不知是否已经找到了康逆的破绽?”
破绽不能说已经被找到了,但是线索还是有一些的,只是这些线索还不能落实,就怕萧文明现在说出来,皇帝就要催促着行动,反而让萧文明被动。
于是萧文明摇摇头:“不敢欺瞒皇上,目前还没有找到。微臣这边自当尽力寻找,皇上也可责成有司衙门办理。”
话说到这个份上,皇帝也知道,要是再追问下去,也不可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回答了。
于是他便又褒奖勉励了萧文明几句,就让萧文明下去了。
萧文明说话虽然不客气,但办事还是得力的。
他既说了要封锁长江,果然就派出了停泊在临海港里的海船,逆流而上,深入长江中游,不断地巡回游弋。
萧文明现在手里能够调动的战船——除了原本就有的,再加上新打造的,其实也就十七艘???????????????而已。
然而这些船上都配备了最新锐的火炮,具有碾压一般的火力优势,又都派了临海港上的水手以及洋湖东山岛上的渔民驾驶,同是在水上作战的其他战船,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甚至在长江以北集结的军队,也扛不住任何一艘战船的炮轰。
并且萧文明的这些战船都是按照海船的标准来设计建造的,在长江黄金水道航行,既有风力可以借助,又有水势可以依靠,发现打不过了,还能立即逃脱敌军水师的追击,顺江而下,集合两三艘同伴的战舰,再回来杀他一个回马枪。
就这么一套组合拳打出去,任何舰队都挡不住这样的反复攻击。
火炮战舰的优势一再地发挥,让康亲王占据中原腹地之后,根本就无法南下讨伐。
好几次纠集了重兵,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渡江行动,全都被萧文明的战船第一时间发现并且立即进行阻止,让行动直接取消了。
偶尔硬着头皮强行进行的一两次渡江行动,到最后也就只有一两条小船能够乘乱过江,其他的大船要么被撞散了架,要么被火炮轰沉了。
至于能够过来的,也就只有一些零散的人马而已,根本就不成气候,不用动用萧家军和其他主力,光靠地方上的屯田兵,或者是渡江逃难来的禁军就能把他们轻易收拾了。
就这样尝试了几次,康亲王似乎达成了同南逃的皇帝相同的意见——就是短期内很难打破南北对峙的平衡局面,看样子还需要收缩力量,巩固住自己的地盘,然后才难找机会南下。
毕竟康亲王现在所面临的麻烦要比皇帝也少不到哪里去,他能够占领京城洛阳,实属侥幸,所依仗的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还有戎羌和黑旗军的兵力。
这些人同他都不是一条心,既要利用、又要提防,既要削弱、又不能过于削弱,哪有那么容易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而康亲王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文官资源,绝大多数都被萧文明堵在了四川,这让康亲王管理长江以北的地区,就只能依靠朝廷原先的那些官员。
这些官员当中有不少直接挂印而走的,而留下来的那些也有很大部分不过是阳奉阴违而已。
要对付他们,康亲王要么慢慢将他们挤出去,要么收买他们的人心,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够办好的。
康亲王要办的这些事情,不能说和萧文明没有关系,但肯定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当今皇帝这边,同样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就直接与萧文明息息相关了。
自从会见过皇帝,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之后,萧文明并没有留在金陵城里碍人的眼,而是立刻就回到了临海屯自己的大本营,所做的事情就是积攒钱粮、积蓄力量。
这既是为了当今这个小朝廷,也是为了自己——至少在眼下来看,康亲王就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虽然中原王朝现在被一分为二,南渡的正统朝廷所掌握的人口和土地都只剩下了之前的一半——当然可能是其中的一大半——现在又兵荒马乱的,钱粮税收的???????????????征收当然大受影响。
但是萧文明这边来钱的门路可不依靠着税收,而主要是生产和贸易,并且赚的还是外国人的钱,这方面的收入比之前反而更大了。
毕竟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素来有发国难财的爱好,越是遇到饥荒、战乱,就越是想多收购一些实物商品,以便囤积居奇。
萧文明赚的就是他们这点昧心财。
反正无论是保持原材料的供应链,还是维护贸易的通道,萧文明都有绝对的信心,可以保持其完整不受战乱的影响,那么商品的供应也可以做到无穷无尽,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手里的商品被抢购一空的情况。
因此这些日子,从各国各地回到萧文明口袋里的银子,就像江河涌入一般,看得在临海屯暂住的龙兰都直着眼。
这位土司一直认为——自己在大凉山里的那几个银矿和黄金洞,就是上天赐给她的聚宝盆。
可没想到萧文明的临海屯才是一座真正的金山,更可怕的是这座金山还在不断地长大,作为威震川南的土司,龙兰也是会用兵懂练兵的人,知道练兵表面上靠的是将领,其实靠的就是金银和钱粮。
萧文明有花不完的银子、数不光的金子,所以手下能养着这样一支天下无敌的萧家军,也就并不奇怪了。
而萧文明现在做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充萧家军的员额,将原先正好一千人扩充到两千人。
兵员的来源一直是萧文明最看重的。
因为临海屯本屯的子弟兵已经到达了上限,因此萧文明现在选中的这一千人,大多是一路跟着萧文明从四川逃难来的难民,再加上东山村和何家村的部分村民。
两村的村民都仰赖萧文明过活,萧文明也对他们知根知底,自然无话可说。
而那些四川来的难民,还是萧文明雇佣来帮他运送物资的,一路走了水旱两三千里路,萧文明也对他们多加留意,选了其中品行端良、身材健壮的,将他们吸收入萧家军,就可以成为萧家军合格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