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其实这个问题问出来也是多此一举。
古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割据一方的豪强,哪个不想着统一华夏,这是人的野心,也是人的天性,无可避免。
不过也幸好有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天性和野心,才会有那么多杰出的仁人志士,总是付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就只想要建造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也就是在这种过程当中,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
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顾乐安要是当场承认,萧文明也认他是个心口合一的好汉,然而这时的顾乐安,却选择做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
“爵爷这样讲,可就小看顾某了,称孤道寡、坐南面北,也并非我的夙愿,我只想造就一个清平世界,还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事成之后,自当拥以明主,顾某情愿退隐山林,终日读书耕田为乐……”
读书耕田以为乐?放你娘的狗臭屁!
救民于倒悬之人的就不想做皇帝了?
朱元璋的功劳总算够大了吧,将百姓从蒙古人几十年铁蹄的压迫当中解救出来,堪称是再造华夏第一功,可仍旧是当仁不让的当上了皇帝,更是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成为那时——又或者是历史上——掌握权力最多、最大、也最紧的一个皇帝。
人家就表里如一。
真心想要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的人倒也不是没有,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就做到了,可是历史上又有几个张良呢?
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本人之外,诸葛亮做不到、范仲淹做不到、李密做不到,其他人更是连边儿都别想摸。
就凭你顾乐安能跟真实历史上这几位仁人志士相比吗?把他们的名字提出来就是在骂你!
“顾百户这么说,我怎么就不信呢?”萧文明对于顾乐安的表演丝毫没有动心,“这事不是嘴里说说就完了的小事,说过了也就算了,听过了就当没听见,你们还是下山去吧!”
顾乐安也曾经分析过萧文明的所作所为,看得出他也是个心怀意志的,原本过来还以为自己这样真诚的上门提出造反之事,萧文明就算没法当场答应下来,至少应该有所动摇,说上一句“容我三思”之类的话。
就算不动摇,哪怕萧文明表示坚决反对,甚至说要告发自己,这种态度也是可以接收的——至少说明自己想要造反,对于大齐朝廷而言,的确是一件要紧的事,需要萧文明这样身份的人作出反应。
可没料到,实际换来的却只是萧文明的嘲讽而已,仿佛顾乐安下定决心咬碎钢牙做出来的决定,而都只是一个笑话。
而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小丑。
戏已经开场了,角色也都已经亮相了,顾乐安都开场唱出了第一句戏文了,却没想到另一边的萧文明根本就不搭戏,硬生生把一出大戏唱成了冷场……
这叫顾乐安这个角儿怎么收场?
要是这时候有观众
,都该喝倒彩了!
这时救场的角儿到来了。
只听李全说道:“这位大人倒是有些眼光和魄力,如今这个朝廷也的确到了应当整顿收拾、另起炉灶的时候了!”
李全之话,正合顾乐安的心意,只是他一开始都认为,李全连同他身边的陆大石只不过就是萧文明的跟班随从而已,根本就没有单独发表意见的权利。
因此听了李全冷不丁说了这句话——这句与萧文明意见相左的话——让他感到一惊:“哦?不知这位应当如何称呼?”
李全站起身子,在闪动的篝火照射之中,他的身躯背后拉出长长的一道黑影,就仿佛一座生铁浇筑的佛塔:“在下李全,乃是黑旗军麾下头领。”
他虽然赞同顾乐安的意见,但对于这个朝廷命官还是怀着一丝戒心,说话不卑不亢,身体昂首挺胸。
别看李全在萧文明面前好几次都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但他手中这只铁枪,无论在长江南北都颇有名气,顾乐安也是颇有几分耳闻,因此他并不算言不由衷的说道:“哟,原来这位就是李铁枪啊!久仰!久仰!”
一个顾乐安就已经有够麻烦的了。
这家伙交游甚广,已知他和康亲王多有交情,要是再和黑旗军的李全勾连起来,那事情就会变得愈发复杂了。
于是萧文明赶紧站起身来,挡在顾乐安和李全之间:“别久仰不久仰的了,顾百户便是袭击你们黑旗军的苦主,李铁枪也是你刚刚对付过的对手,别装的好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似的!”
可不是嘛!
这两人就在几天之前,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久仰?久仰个屁了!
经过萧文明这么一点,无论是顾乐安还是李全,陡然间发现他们两个虽然多少有些共同语言,但要是现在就客套起来,也未免显得太尴尬、太虚伪了……
于是顾乐安又看了李全一眼,重又面向萧文明信息说道:“还是卑职疏忽了,爵爷毕竟是皇上甚至钦封的信义郎,深受国恩,造反之事同你讲,也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那卑职就告辞了!”
“哦?是吗?你这就想走吗?就不怕我告发你吗?”萧文明的话不像是在提醒,也不像是在威胁,只不过是一种试探而已,试探一下顾乐安脑子到底好不好使?
顾乐安倒并没有辜负萧文明的试探,冷笑道:“爵爷想去告发,那就尽管去好了,只可惜这里没有人证,也没有旁证,就怕朝定不会采信,反而认为爵爷是在诬告。”
这个回答还算不错,可以打七十分了——百分制。
要是再加上一句:萧爵爷也同黑旗军颇有交情,不知朝廷知道了会怎么看——那就可以打一百分了。
“行吧,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顾乐安的回答,萧文明还是挺满意的,但也仅限于此了,“你就走吧,不过我劝你今后好自为之,造反可没那么容易!”
经过顾乐安这么一搅和,让山里原本诡
异沉重的气氛反而变得轻快了起来。
几个人饱餐一顿之后,半梦半醒地挨到了天亮,便顺着原路返回了临海屯。
自己的家就在眼前,萧文明却不放心李全和陆大石两个人,又亲自送他们来到长江边上,亲眼看他们登上渡船,借着风势往长江以北而去,这才放下心来,想要同林丹枫一起返回临海屯。
然而林丹枫却说:“兄弟,我这次离家久了,许久没有回家,家父必定挂念,我也挂念着家父。不如就先告辞,回苏州府一趟吧!”
萧文明好不容易抓住林丹枫,赶忙说道:“那可不行。我还有一件大事要和林大哥商量呢!这件事可随同小可,非你林大哥出手不可。”
萧文明说的事情当然指的是要依托林丹枫的江湖地位,建立一套情报网络。
虽然受困于现在的科技条件,这套情报网络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做到哪里发现了什么事情,不过一秒钟就能传过萧文明耳朵里。
但只要网络建立起来,就能达到耳聪目明的效果,那就相当于别人有了无限的优势。
林丹枫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却反问了一句:“哦,有什么事这么急吗?”
“说急倒也没那么急,其实也不在乎一天两天……”萧文明老实回答道。
“那样就好。”林丹枫也很老实,“那么我且回苏州城一趟,料理一些手边的事务,去去便回,误不了兄弟的大事,可好?”
萧文明想了想:苏州城距离临海县也就一天的路程,林丹枫这么一去,在家里停留个三四天的,最多不过五天时间便能重回临海屯了。
建立情报网络的事情虽然重要,但也没有急迫到一天都耽搁不起。
于是萧文明便点头答应下来:“那就好,不过还请林大哥早去早回,我在这等着你呢!”
送走了林丹枫,萧文明总算是可以回家了。
然而迎接自己的第一句话,却是萧文秀不无哀怨的感慨:“弟弟这次回家,总算可以多呆两天了吧?”
“是啊,这大半年的……”
萧文明在出门在外的日子,要比留在屯里的不知多了多少——虽然没有一刻是在清闲摸鱼的,却也是实打实地耽误了屯子的发展。
但是反过来讲,临海镇的发展也的确陷入了瓶颈。
说起来好听——说是沟通海外贸易的中心,但其实是这种“二道贩子”模式,已经几乎发展到了极限,确实也已经到了应当转型的时候了。
不过摆在萧文明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事项需要改进:那就是在同黑旗军的交战当中,十分明显地感受到临海屯的防御力量处于一种异常空虚的状态——要不是有萧文秀坐镇作为主心骨;要不是萧文明先见之明,留了一百老萧家军的弟兄在屯子里;要不是他平时还做了些好事,出事的时候赶来帮忙的人不少……
否则这回非被杨安平抄了老家不可。